使用氯酸鈉時,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項:
1. 防止接觸皮膚和眼睛:氯酸鈉是一種腐蝕性物質,可導致皮膚和眼睛灼傷。在處理氯酸鈉時,務必佩戴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,如實驗手套、護目鏡等,并確保在操作過程中避免氯酸鈉溶液的直接接觸。
2. 避免吸入:氯酸鈉溶液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氣體或霧氣,可能對呼吸道產生刺激作用。因此,應當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操作,并避免吸入氯酸鈉溶液的蒸汽或粉塵。
3. 存儲安全:氯酸鈉容器應妥善密封并存放在干燥、清潔、通風良好的地方。遠離可燃物、酸類、金屬粉塵等物質。在存放和搬運時要小心輕放,以防瓶子破裂或泄漏。
4. 使用適當的設備:在配制和處理氯酸鈉溶液時,應選擇適當的設備和容器,例如耐腐蝕的燒杯、瓶子和漏斗。避免使用金屬容器,因為氯酸鈉可能與金屬發(fā)生反應。
在使用氯酸鈉之前,請確保您已經熟悉該物質的安全操作程序,并遵守實驗室或操作場所的相關安全規(guī)章制度。
關于安全瓶蓋的擰緊,這是為了確保容器密封,并防止物質外泄或氣體釋放。正確擰緊安全瓶蓋有助于保護物質的安全性和穩(wěn)定性,并減少對操作者和環(huán)境的潛在危害。因此,在使用氯酸鈉或其他化學物質時,務必仔細將安全瓶蓋擰緊,并按照正確的方式存放。如有特殊操作或存儲要求,請參考產品說明書或相關的安全操作指南。
氯酸鈉;氯酸堿;sodium chlorate
國標編號 51030 CAS號 7775-09-9 分子式 NaClO3 分子量 106.45 無色無臭結晶,味咸而涼,有潮解性;沸 點 分解;熔點248~261℃;溶解性:易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;密度:相對密度(水=1)2.49;穩(wěn)定性:穩(wěn)定;危險標記 11(氧化劑);主要用途 用作氧化劑,及制氯酸鹽、除草劑、醫(yī)藥品等,也用于冶金礦石處理
2.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: 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徑:吸入、食入、經皮吸收。 健康危害:本品粉塵對呼吸道、眼及皮膚有刺激性??诜毙灾卸荆憩F為高鐵血紅蛋白血癥,胃腸炎,肝腎損傷,甚至發(fā)生窒息。
二、毒理學資料及環(huán)境行為
急性毒性:LD501200mg/kg(大鼠經口) 危險特性:強氧化劑。受強熱或與強酸接觸時即發(fā)生爆炸。與還原劑、有機物、易燃物如硫、磷或金屬粉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急劇加熱時可發(fā)生爆炸。 燃燒(分解)產物:氧氣、氯化物、氧化鈉。
3.現場應急監(jiān)測方法:
4.實驗室監(jiān)測方法: 2,2'-二喹喔啉基在分光光度測定銻(V)和氯酸鹽、溴酸鹽和碘酸鹽中的應用[刊,波蘭]/Baranowska I.//Chem.Anal.(Warsaw).-1986,31(2).-245~253 《分析化學文摘 》1989.3.
5.環(huán)境標準: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5mg/m3 前蘇聯(1975) 水體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 20mg/L
6.應急處理處置方法: 一、泄漏應急處理
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限制出入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,穿一般工作服。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,勿使泄漏物與有機物、還原劑、易燃物接觸。小量泄漏:避免揚塵,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、潔凈、有蓋的容器中。大量泄漏: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二、防護措施
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可能接觸其粉塵時,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。 眼睛防護: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 身體防護:穿聚乙烯防毒服。 手防護:戴橡膠手套。 其它:工作現場禁止吸煙、進食和飲水。工作畢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。
三、急救措施
皮膚接觸:脫去被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清水沖洗。 眼睛接觸: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。就醫(yī)。 吸入: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。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。就醫(yī)。
食入:飲足量溫水,催吐,就醫(yī)。
滅火方法:用大量水撲救,同時用干粉滅火劑悶熄。